Subscribe: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腸躁、臭屁、便秘─大腸癌變前奏-等到觀察到糞便變形已經來不及了!



關於大腸健康您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林鼎生技諾森艾博士在課程中,提到大腸癌變前奏:
「請各位仔細回想,您在平時是否有以下的狀況:
→常常放臭屁,
→上個大號一定要『醞釀』超過十分鐘?
→或是常常拉肚子,
→明明沒吃甚麼,或是跟別人一起吃飯,同桌的都沒事,卻只有您跑廁所?

如果有其中一項的話,就得小心大腸疾病找上門了!」




博士認為,一般人只注意糞便形狀糞便是否潛血,但卻沒有想到,當發現糞便長期形狀或顏色改變,就很有可能是腸癌前期了!這時候雖然算是早期發現,但是腸壁內癌細胞層已經形成,才會造成腸壁息肉或是不規則肉瘤的產生。艾博士表示:「這時候發現都已經太晚,都已經要動刀切除或是長期的侵入性治療。我見過很多案例都是如此,會對病人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若是診斷出是惡性轉移性癌細胞,很可能要進行全身癌症篩檢。」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及台灣癌症協會在2013年所做的調查,大腸直腸癌罹患率已經攀升到全國第三位,死亡率也正逐年上升。或許大家會覺得奇怪,美國及台灣醫學在世界可謂首屈一指,怎麼這兩個國家的大腸癌罹患率及死亡率會居高不下?


隱形殺手──腸躁症




http://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1382

誤認腸躁症不以為意 輕熟女竟罹腸癌-[自由時報]

博士在2007年就認為腸躁症將會是一個隱形殺手:

根據美國腸道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的文獻,在北美部份,腸躁症的盛行率占總人口有15%;因為腸躁症症狀不明顯,不受人們重視,因此確診病例不多;照比例估計有70%左右的人口曾經有過腸躁症症狀而沒有就醫。有的醫生認為腸躁症與大腸癌沒有關係,這樣的觀念反而會令人輕忽它而造成危機!基本上腸躁症根據歐洲醫學學會訂定的ROMEIII診斷法則,可以發現它是長期的焦慮導致自主神經失調而造成。

根據2012年12月發表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中的研究指出,這樣的發炎雖然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長期下來將導致惡性循環,也就是發展成慢性腸炎;慢性腸炎視個人基因遺傳而定,若有家族性病史者,將有極大的可能發展為腸癌。藉由的機制可能是骨髓免疫細胞分泌介白素-6 (IL-6)刺激TH-17免疫輔助細胞分泌介白素-17a (IL-17a),刺激腸上皮細胞癌化。


諾森艾博士表示,許多醫師及患者都忽略了腸道慢性發炎的重要性,只要求快速將表面上的疾病治療好,卻疏忽了長期的預防措施。


諾森艾博士建議:面對大腸癌,不能只做發現後的治療;必須要從一開始就將腸內致癌物質斬草除根!

排除毒素,內部防護──大腸癌預防最新守則


根據2012年8月美國癌症協會日常防癌守則(註2),預防大腸癌主要方法有以下6點:


1.加強並維持一定的運動量。

2.限制紅肉及培根等含亞硝酸鹽的攝取。
3.每日攝取適量的維他命D及鈣離子。
4.每日攝取足量蔬果。
5.避免肥胖,肥胖會導致脂肪囤積於腰部。
6.避免喝酒。

博士認為,以上這幾點是眾所皆知的,那為什麼大腸癌盛行率依然居高不下?
高強度的運動會促進腸道蝡動,使得胺(amines)、引朵(indoles)、醇類等消化後形成的有毒物質能快速排出;紅肉之所以危險,在於人們對它的烹調及防腐處理方式;足量的蔬果增加了糞便體積及吸水性,使水溶性之有毒物質大量被吸入糞便中排出。這些都是只有一個原因──減少毒性物質滯留腸道的時間。







(註1)

Review article published 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2
(註2)
Review article published on AC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