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輪狀病毒<幼兒腸胃炎的頭號禍首>



<幼兒腸胃炎的頭號禍首>
在溫帶國家,輪狀病毒肆虐於秋冬季節。輪狀病毒肆虐廣,甚至造成嚴重病情,不容輕忽。
輪狀病毒的散播以口糞感染為主,飛沫傳播次之,只要10~100隻病毒,就足以致病。發病前兩天到發病後十天,糞便中都有輪狀病毒存在。輪狀病毒污染環境後,甚至可以存活數周到數月,造成防疫的困難。由於五歲前大多都得過輪狀病毒腸胃炎,大人再度被感染後,大多沒有症狀,但仍可能傳播病毒讓沒有保護力的幼兒發病。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表現>
輪狀病毒經口進入人體後,假使幼兒沒有口服疫苗,又是初次感染,經過不到48小時的潛伏期,就開始出現症狀。症狀從輕微拉肚子,到嚴重上吐下瀉,甚至脫水抽搐而死亡均有可能。一般而言,患童有輕微發燒,只有少數是高度發燒,30~50%的患童有咳嗽與鼻涕等感冒症狀,80~90%的患童有嘔吐,嘔吐症狀平均只持續一天,之後幾乎百分之一百的患童會拉肚子,常常一天拉10~20次,拉肚子持續的期間大約是3~8天。輪狀病毒腸胃炎比其它病原菌造成的腸胃炎更容易造成脫水的合併症。假使再次感染輪狀病毒,大多數症狀比初次感染時輕微。文獻中也提及,感染過兩次輪狀病毒腸胃炎之後,就不易再得到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了。

輪狀病毒感染後容易造成小腸絨毛受損,絨毛上的乳糖酶剝落,乳糖的吸收會受到影響。有些病童急性腸胃炎的症狀緩解了,仍然長時間輕微腹瀉,很有可能就是輪狀病毒造成的次發性乳糖不耐症,需服用止瀉配方〈即不含乳糖的配方〉一段時間,腹瀉症狀才會改善。

<哪些人容易得到輪狀病毒腸胃炎?>
3~24個月大的幼兒,是最容易因為輪狀病毒腸胃炎而脫水的族群〈小於3個月的幼兒,不管是經由胎盤或是乳汁,有媽媽給予的抗體,能提供些許保護力,反而不易受到輪狀病毒侵犯〉。早產兒血液中媽媽的抗體較少,仍是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危險族群。免疫機能低下,包括器官移植後、免疫T細胞不足或是嚴重複合型免疫機能低下〈即SCID〉,即使是成人,仍有輪狀病毒感染後的嚴重案例發生。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處理>
若是輕微到中度的脫水,給予口服電解質水溶液〈杏一或維康等連鎖藥妝店有販賣〉,每公斤體重給50~100cc,於4小時左右喝完。若是嚴重脫水,或是嚴重嘔吐無法進食,那就只好靠點滴幫忙了。至於藥物的選擇,止吐藥不需常規給予,而文獻又證明抑制腸胃蠕動的止瀉藥不能給,目前公認有效的就只有益生菌了。

<如何預防輪狀病毒>
含氯漂白水可以殺腸病毒,但是對輪狀病毒無效。雖然用肥皂洗手只可以移除手上75%的病毒,勤洗手仍是公認單一最有效減少輪狀病毒散播的方式;肥皂洗手後再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消毒,效果則更佳。對於病童可能接觸的環境,95%的酒精消毒是必要的。2006年之後,我們多了個選擇,那就是口服疫苗〈目前有兩種,要在幼兒32周大之前口服兩劑或三劑〉來預防輪狀病毒腸胃炎,有了疫苗的保護,可以讓幼兒接觸輪狀病毒之後,幾乎不會出現嚴重需住院的腸胃炎案例。只可惜至今輪狀病毒疫苗仍是自費,期待臺灣的經濟更繁榮,讓所有的幼兒都能享受到醫藥進步的果實。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0月號。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5 撇步,輕鬆應付過敏性鼻炎


日夜困擾你的過敏性鼻炎,是你黑眼圈、鼻塞、注意力不集中的發源地,而且也可能是氣喘的前兆,控制不好也會加重氣喘發作。你該怎麼辦?
在台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不在少數,醫界估計約佔總人口數10~25%,而在學齡兒童族群,比例更達30~40%也就是每2.5~3個小朋友就有1人有過敏性鼻炎。
如果有10% 的患者同一天發作,台灣約有23萬人同天湧入各處的醫院,數字驚人。

過敏性鼻炎可能是氣喘的前兆

更不可輕忽的是,過敏性鼻炎可能是氣喘的前兆,也會誘發或加重氣喘的發作。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曾調查發現, 40~50%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同時有氣喘的症狀。
反之,氣喘的病人中約九成併有過敏性鼻炎,無論就過敏原、內視鏡檢查、病理組織反應、發炎反應,過敏性鼻炎都與氣喘相似. ,這兩個病應當做同一個疾病醫治。

國人罹患過敏性鼻炎如此普遍,很多人卻一知半解。
該怎麼辦?以下5撇步教你認識過敏性鼻炎,還你美麗、清晰的頭腦與通暢的呼吸:

1.過敏性鼻炎不是戚冒。

如果「哈啾!哈啾! J 是你每天起床後必經儀式,大多因過敏性鼻炎,而不是戚冒。
風冒是因廠染細菌或病毒。但過敏性鼻炎,是鼻腔上緣的鼻黏膜,對環境中特定物質過敏,例如塵瞞、蟑螂、龍物皮屑、花粉、冷空氣,或室內裝璜建材釋出的福馬林等,由體內的免疫球蛋白IgE引發的發炎反應。
不同於感冒常在春夏、秋冬交替季節出現,過敏性鼻炎則是出現在特定的時間,例如早上、晚上或者進入冷氣房,或者溫差變化大時。

除了鼻子的症狀外,眼睛、皮膚都可能同時受害。
如果合併過敏性結膜炎時,還是需要同時治療。有的人還因鼻塞長期張口呼吸,空氣中的髒東西無法先經鼻腔過濾,直接進入體內。
用口呼吸也失去原本鼻子將冷空氣先急速加溫,再進到肺部支氣管的功能。
這些功能一旦喪失,易刺激支氣管收縮咳嗽,還有口乾舌燥,最後產生咽喉炎。

過敏性鼻炎也使鼻腔分泌物變得濃祠,加上鼻塞,導致夜晚睡覺時鼻涕倒流,引起咳嗽,造成病人早上一起床,便要用力「咳~! J 清喉吐痠。
醫師說,如果發生以下任何狀況,就要警覺過敏性鼻炎發作:
→打噴嘻、流鼻水、鼻塞超過一星期。
→「感冒」一直不好。
→一變天,鼻子就不舒服。
→經常沒精神,睡不好。

2.從根本控制
患過敏性鼻炎,應找醫師抽血或用皮膚過敏測試的方法找出過敏原。並從環境中清除過敏原,或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
食物不會引起過敏性鼻炎,但在發作時期,原本引起屋內過敏反應的食物,會加重遍設性鼻炎的症狀。
醫師提醒,當症狀已經發作時,代表鼻子或體內已有持續的發炎反應,光移除過敏原也無效,還是需接受醫師的治療,以緩解症狀。

3.開刀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
過敏性鼻炎只能控制,而無法根治,開刀也只是緩解症狀,解除連藥物都束手無策的嚴重鼻塞。
長期過敏性鼻炎會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造成鼻腔長出瘜肉或者鼻竇炎,而使鼻腔道狹窄(鼻塞)
開刀只能去除瘜肉或者清除鼻竇上的膿液。如果不做好環境或藥物控制,即使開過刀,過一段時間,症狀又會回來。
「任何人要對你的鼻子動刀前,請尋求其他專家的第二意見,」馬偕耳鼻喉科醫師張克昌提醒。
坊間也有強調「根治」過敏性鼻炎的療法,卻是使用強烈的酸劑腐蝕鼻腔,雖暫時使鼻通道順暢,卻嚴重破壞有過濾,保護作用的鼻黏膜。

4.過敏性鼻炎造成的黑眼圈,美容無效
鼻塞會造成雙眼下眼臉靠鼻子的地方充血。因此問題不在皮膚需要美容,而在鼻塞需要緩解。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也提供幾招讓你立刻緩解鼻塞的方法:
輕擤鼻涕'常打鼻中黏液清出。
◎洗澡時順便吸一吸蒸氣,或者呼吸裝滿沸水的茶壺噴出來的蒸氣,至少呼吸個十分鐘。切記勿靠瓶口太近以免燙傷。
◎補充大量水分,但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
◎也可以對鼻腔噴生理食鹽水或鹽水(1/8茶匙的鹽加到240cc的比例泡製)

5.勤洗鼻,有助通暢鼻腔
無論是用滴管將水滴入鼻腔,或是使用洗鼻器都只能緩解鼻塞'稀釋鼻腔分泌物,但無法治療控制過敏性鼻炎。
「但只是讓鼻腔更通暢,但如果過敏原一直刺激,過敏反應就一直存在,」醫師強調。
你的鼻子如何處置,應尋求醫療意見。免疫風濕科的醫師,都可為你診斷與提供建議。
千萬不要讓鼻子成了氣候'環境品質的觀測站。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益生菌調整過敏體質的方式----< 免疫調控瞭法>



有過敏體質的人,總是必須跟惱人的症狀纏鬥一輩子,眼睛過敏的,經常是又紅又癢鼻子過敏的,總是噴嚏打不停、鼻塞吸不到空氣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常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有氣喘毛病的,一發病起來常常喘不過氣。有過敏性腸炎的,更是常得忍受腹瀉、肚子脹痛的痛苦


過去,面對這些困擾,只能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來抑制發炎反應,也就是說只能控制過敏症狀,有吃藥就緩解,一停藥症狀又出現,無止盡的吃藥,病人便會開始擔心──會不會吃出問題來?

近幾年來,免疫學界經過許多的科學研究發現,吃下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可以改善過敏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又不會有像藥物般的副作用,因此近來「益生菌抗過敏」的觀念相當盛行,成為過敏患者爭相討論的話題。
問題就出在免疫系統會發生過敏疾病,其實是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相當大的關係。

我們生活在充滿病源性微生物的環境中,免疫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防線,免疫系統可以分辨敵我,攻擊有害的物質,對於無害的物質則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一套機制使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十幾萬年。但是免疫系統不是絕對的精密,有時也會出錯,當免疫系統對於一些無害的物質開始進行無謂的戰爭,人體就成了戰場,就在各種器官上產生症狀,這便是所謂的過敏性疾病。

而健康人的免疫系統有兩種路徑──Th1Th2,這兩種路徑必須平衡發展,如果Th2的免疫路徑太活躍,就會過敏。簡單來說,益生菌抗過敏的原理就是使Th1上升產生調整型T細胞,並抑制Th2


目前西藥如抗組織胺抑制發炎反應的作用效果快,對於症狀的急性處理較佳,但由於其無法抑制Th2,只要停藥,症狀又會出現。長期要達到抑制Th2,就可以透過益生菌來調整。

那麼,以益生菌調整可以使過敏疾病斷根嗎?由於過敏疾病50是基因遺傳而來,所以不論任何的治療都只能有緩解的作用,但服用有效的益生菌緩解過敏是顯著的。

如果選用正確的益生菌,1個月可以減輕50的過敏症狀第3個月IgE抗體(引發過敏的抗體)可以下降25到了第6個月,體內優勢菌叢可以被建立第6個月之後,素食者就不需再補充了,但習慣大魚大肉者,仍建議37天補充一次,以維持體內益菌的菌量。

選對好菌才有效果

因此,正確選用益生菌對治療過敏性疾病就是一個關鍵了。

什麼叫做益生菌?益生菌就是長久以來與人類共生的腸內細菌,這些細菌不會使人生病,反而能帶給人類許多的益處,例如乳酸菌、雙歧桿菌及少數的鏈球菌,不同的菌種對人體會有不同的功能,像是幫助營養吸收平衡腸內菌相、改善腹瀉幫助乳糖代謝,改善乳糖不耐症改善便秘等。至於可以改善過敏性疾病的益生菌,臺灣篩選分離自國人腸道的益生菌,成功研發了適合國人的第一株抗過敏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目前市面上幾種改善過敏的益生菌產品都是源自這一株,產品型態包括優酪乳、膠囊、粉末等。

那麼,該如何選擇一個好的益生菌產品呢?選用重點:

<重點1>菌種:必須是經過雙盲臨床人體試驗的菌種,光是動物實驗不見得會有效。

<重點2>定殖腸道中:益生菌必須通過耐胃酸膽鹽的試驗,才能活跳跳的抵達腸胃道,也要能粘黏在粘膜、定殖在腸道中,才不會隨糞便排出,這樣的益生菌才有可能在人體腸道中複製繁殖,成為優勢菌種。

<重點3>菌數:根據臨床實驗結果,每天使用菌數100億的益生菌對於過敏性症狀的改善最為顯著,少於100億效果不明顯,多於100億效果並不會更好。

<重點4>保存:益生菌是活的東西,活的東西就有它的壽命,會隨時間或是不良的儲存環境而使活菌數漸漸減少。以前生物科技還不發達,這類的產品需要冷藏。但是目前包埋技術日新月異,能夠有效隔絕空氣以及水分,保持益生菌的活性。最新一代的雙層包埋技術已經能讓這類產品在常溫下儲存,但是還是要儘量避免日曬、高溫與潮濕,並且儘早食用。所以,如果不是「雙層包埋技術」的產品,購買時商家應該是從冰箱取出產品,民眾買回家後應該放進冰箱,存放冷凍庫會比冷藏庫好,以免益生菌死光光,吃下的只是一堆的賦形劑。

<重點5>可靠性:自己在家DIY培養的菌是絕對不行的,建議選擇符合良好製造規範(GMP)的產品,比較有品質保障。

平日飲食吃錯了也沒用!
服用益生菌的同時,飲食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以免破壞益菌環境。

<不可吃>
1.
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對益生菌的生長有害,最好不要飲用。
2.
千萬不要大魚大肉,高蛋白飲食會使壞菌滋長,抑制益生菌。
3.
勿和抗生素一起用:益生菌是細菌,所以會被抗生素殺死。

<可吃>
益生菌最好跟新鮮蔬果一起吃,因為蔬果中的膳食纖維稱為「益生素」,可以讓益生菌生長得更好。


吃太多會不會傷身體?

益生菌的服用時間,以清晨或睡前空腹時服用最好。益生菌最好能持續性使用,才能營造優質的腸道環境,調整免疫系統,改善過敏症狀。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很容易使壞菌再長回來,所以持續地補充益生菌,才能維持良好的菌叢環境。

那麼,益生菌吃太多會不會傷身體?,益生菌主要是在腸道中發揮其調整免疫系統的功效,並不需要進入血液中,也不會像藥物般經過肝腎代謝,所以不會傷肝、腎。益生菌吃得再多也是隨糞便排出體外,不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且長期使用,不僅過敏症狀得以改善,腸道也更健康。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你的過敏IQ及格嗎?自我檢測



過敏是屬於炎症反應,是指當一些外來物侵入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的過度反應。
具體來說,過敏就是將外來抗原解讀為有害的物體(如細菌病毒花粉、灰塵等)而產生變態反應,會使免疫細胞中的吞噬細胞開始活化,釋出組織胺前列腺素組織胺前列腺素會使微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發癢、平滑肌收縮和反射作用等一連串的作用,小則皮膚出現紅斑麻疹,重則導致腫脹發熱等炎症表徵。過敏指的即是這些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對自己正常的自體組織產生傷害。

自我測驗測自己是否認識<過敏>:
你對過敏了解多少?試試以下問題,你認為對的畫圈,不對的畫叉
(  )1.免疫力大弱,所以才會過敏,必須增強免疫力?
(  )2.過敏的確讓人不舒服,還好不會造成危險?
(  )3.在一個人出生前,可以就種下過敏的因?
(  )4.過敏是一種心因性疾病,主要受情緒影響?
(  )5.吃天然(有機)的食物,就不會有過敏的問題?
(  )6.家有氣喘兒不必太焦慮,大多數孩子年紀增長,氣喘症狀會逐漸緩解消失?
(  )7.氣喘是在孩童時就會發作的病?
(  )8.用藥浴療氣喘,容易變成藥物依賴,最好小心?




解答:1.(x)2.(x)3.(O)4.(x)5.(x)6.(x)7.(x)8.(x)
各位都答對了嗎?

1.      免疫力需要均衡,過強或過弱都不好,過敏的人不是免疫力太弱,而是太強,以至於容易對無害的物質產生激烈的免疫反應。
2.      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危及生命。例如,有些人對花生或蝦蟹過敏,吃了短則15分鐘內可因過敏性休克致死。另外,沒有好好治療氣喘的人,也會因為氣喘發作喪命。
3.      過敏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甚至可能在胎兒時就有。
4.      過敏反應假裝不來,受遺傳、環境因素影響,但情緒、壓力也會誘發過敏法應。
5.      只要吃有機食物,並不保證不會發生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是因為食物本身含有的蛋白質引起,另外,一些天然、沒有經烹調處理的食物,極容易引起過敏,例如海鮮、魚、蛋、牛奶、花生等。
6.      氣喘是終生的問題。雖然隨著孩子長大,氣喘發作比較不頻繁,甚至完全不發作,但以後還是有可能復發。
7.      氣喘雖然在孩童時期比較常見,但成人也會被氣喘折磨,甚至有些人是成年後才第一次發生氣喘。

8.      氣喘藥物不會有癮的問題。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顧好「清潔」、「保濕」、「防曬」3方面,型男秋冬保養真簡單!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拒當乾妹妹,補水更要鎖水-秋冬肌膚保濕觀念


皮膚科醫師表示,每逢秋冬門診乾燥性皮膚炎病患就會增加1、2成,病患皮膚會出現乾、裂、脫屑及發癢情形,不少人會忍不住搔抓,結果造成傷口,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提醒民眾,秋冬最好做好皮膚保濕,避免皮膚乾癢。

中國醫藥大學國際醫療美容醫學中心主任表示,不要小看皮膚乾癢,不少病患很容易就陷入乾、裂、癢的惡性循環,即便沒有嚴重到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也很容易產生色素沉澱,一塊黑、一塊黑的,很不好看,所以秋冬一到,皮膚保濕非常重要。但保濕不是只有保水分而已,還要能鎖住水分


拒當乾妹妹 補水更要鎖水

臺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容易讓肌膚流失水分,加上惡劣的空氣品質、強烈的紫外線,使得女性的肌膚呈現出乾燥的問題。尤其季節交替時,水分的流失更是加倍快速。許多愛美的女性們若肌膚脫水乾燥,讓皮膚脫屑、變紅、變癢等,若沒有加以保養,即有可能形成乾燥肌,變成名符其實的「乾妹妹」。
因此,女性保養的首要任務即為保濕,保濕成分深達皮膚底層,肌膚才算是真正擁有充足水分,才能讓肌膚呈現出透潤與彈性;保濕可說是女性維持美肌的基礎保養。

要替肌膚補水,濕度要夠以外,要避免陽光蒸散流失水份,最好的方法就是補充皮膚缺乏的玻尿酸因為玻尿酸屬膠質會吸水,就可以幫助保水。醫師比喻說:「角質層如同骨架,玻尿酸就是水泥,缺一不可。」

為乾燥肌解渴這樣做
為乾燥肌解渴,醫師建議,要為肌膚慎選保濕成份,做好保濕順序,且千萬不要誤踩保濕地雷。



每晚做完臉部清潔工作後,可以使用保濕精華液,輕輕按摩塗抹在臉上保養。





1. 保濕成份這樣挑:例如以含有水性保濕因數的玻尿酸,幫助皮膚涵水,以及油性保濕分子的神經醯胺複合物加強肌膚保水,加上鎖水磁石也能有效鎖住肌膚表層水份。
2. 保濕順序這樣做:只要做完臉部的清潔,一定要保濕,才能避免角質層缺水。可先以保濕的化妝水輕拍臉上,再來可選擇凝膠狀、液狀的保濕精華液加強。若晚上睡覺時,可多使用一層乳霜。
3. 保濕地雷不要犯:但如果選購的產品不適合自己,擦了可能會發熱、泛紅、疼痛等症狀,最好先暫停使用。建議可先塗抹在耳後的肌膚試用,若無異狀則可安心使用。

民眾也可以多利用乳液及乳霜來做好皮膚的保濕,在洗完澡後擦上乳液或是乳霜,一般民眾基本上每天只要擦一次即可,如果本身皮膚屬於乾燥型,則可以視狀況每天擦2∼3次。
除了擦乳液及乳霜之外,提醒皮膚乾燥的民眾,洗澡時不要洗太熱的水,因為熱水會將皮脂帶走。

參考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你必須知道的食安救星-酵素


隨著食品生產技術及檢驗技術的互相磨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激烈競爭,雖然有許多難關及問題尚待解決,但臺灣在食品技術上突飛猛進是無庸置疑的。


打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網頁,點開食品添加物清單,密密麻麻琳琅滿目,各種用途的化學成份印入眼簾;究竟這些物質真的適合人體食用嗎?臺灣人民現在已成驚弓之鳥,心中永遠對這些陌生物質打個大大的問號。

艾博士知道這是科技進步的必經之路,食品科學家將食物的天然成份,用科學方式進行系統性的純化分析;而某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就會將這些成份以化學方式大量合成。而神經科學的進步,對人體味覺的瞭解更為透徹。酸甜苦辣歸併來說,其實都是化學物質與人體味覺受器結合產生訊息傳遞的結果。因此在以化學合成原料調配食品配方時,只要分離或加入某些化學分子,就可以改變口感,增加食品的接受度。因此,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吃進了各種食品添加物,而增加人體的負擔。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腸道微生物的作用性,腸道細菌分為益生菌,有害菌,伺機菌。益生菌最知名的就是乳酸桿菌及比菲德氏菌,有害菌是大腸桿菌,中間菌

腸道內氧化程度增加元兇之一-食品添加物


大部分市面上的食品著色劑來源於天然成分,比如甜菜紅、葡萄和辣椒,這些食品已經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接受,因此,採用這些食物來源的天然色素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使用起來也更安全些。大部分來源於植物色素。一些產品由於使用天然色素,其外觀便少了一些人工的因素,因此更接近于天然的形式,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如今在歐盟,天然色素不僅搶佔了合成色素的市場,而且也搶佔了一些植物原料市場。

在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盟的法規之中,所需申報的諸多合法食品添加物也包括了所謂「天然食用色素」。當然食用色素有分為天然及化學合成,但是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大部份只是會以外觀去判定食物的新鮮好壞,違法的漂白,過量的防腐劑等就會不自覺的吃下肚;就如艾博士所說的,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便利的轉機,但也帶來了一些危機。例如百度新聞曾經報導,在發黴變黑的小米之中以黃色色素加工,一般花生以黑色色素加工成竹炭花生等等。

所以,對於市面上的商品我們沒有辦法完全避免食品添加物,只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檢驗含量是否超標,但添加物含量沒有超標就對人體無害嗎?艾博士認為,食品加工是時勢所趨,預防醫學將會是未來趨勢;要如何落實預防醫學,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絕對是全民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腸道內氧化程度增加元兇之二-產氣莢膜芽孢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膜菌屬於格藍氏陽性厭氧菌,含有強力的氧化作用酵素,會分解在胃中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質類食物,甚至會溶解腸道細胞膜,並經由此氧化作用在腸道中產生出大量的氣體。不同種類的莢膜菌會產生不同的氧化作用酵素,也稱之為細菌毒素(Bacteriocin)或腸道毒素(Enterotioxin)

好的酵素可活化人體內的抗氧化系統

人體內有數種自行製造的抗氧化酶,是人體對抗過氧化物(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它們可以在過氧化物產生,即刻發揮作用,利用氧化還原作用將過氧化物轉換為毒害較低或無害的物質它們包括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簡稱SOD)、谷胱甘太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簡稱GSHP)、和過氧化氫(Catalase)
這些抗氧化的作用並非單靠自己,它們還需要微量元素才能發揮作用。不過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人體對這些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並不高,雖然是必須的,但若是攝取過量時,反而可能發生中毒的現象。
此外,人體抗氧化酶的產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需要另外攝取其他抗氧化物質,才能避免自由基的傷害。

各種抗氧化物質的成份和他們的來源與效用
名稱
作用
最佳食物來源
維生素C
(Ascorbic Acid)
與羥基自由基作用、還原維生素E自由基
芭樂、奇異果、木瓜、柳橙、葡萄柚、青椒、花椰菜
維生素E
(α-Tocopherol)
阻止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
葵花子油、紅花油、玉米油黃豆油、小麥胚芽、杏仁
β-胡蘿蔔素
(β-Carotene)
中斷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吸收激發氧的過多能量
深綠色蔬果,如胡蘿蔔、甜蕃薯、蕃茄、木瓜、紅肉李
黃酮類(Flavonoids)
預防動脈硬化
鮮黃色蔬果,如蘋果、香瓜、蔥、紅酒
引朵類
(Indoles)
抵抗肺癌、大腸癌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高麗菜、芽甘藍、芥菜
蕃茄紅素
(Lycopene)
去除氧自由基
蕃茄、西瓜、櫻桃、李子


艾博士認為,現在市面上的食品大多由於運送成本、賣相,或是倉儲日期的考慮,多少都會加入抑制細菌的防腐劑或是著色劑;而在電子商務發達的今日,從網路上訂購商品已經蔚為風潮,所以倉儲運輸條件會成為決定性的競爭力。至今,有一種商品已經悄悄從這塊領域挾排山倒海之勢,在國際貿易及海峽兩岸一帶崛起,這款商品就是制程融入臺灣農業文化特色的「酵素」商品


酵素在制程中,以特選醋酸菌或乳酸菌等益生菌種加入裝滿天然蔬果的發酵槽內,此大量生長的益生菌將會以人口優勢競爭其他有害菌種的生存空間。因此只要是臺灣傳統工法酵素,在發酵過程之中就會將其他害菌排除。而這種工法的由來是臺灣農民以前用木桶封存蔬果,但在農忙時期忘記取出;後來打開桶蓋,一陣香氣撲鼻而來,發現蔬果皆化為瓊漿玉液,口感香濃醇厚。這美麗的誤會開啟了臺灣農村一股風潮,迄今臺灣農民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更健康、更香醇的蔬果發酵液制法,揉合了近百年的傳統,成為臺灣的一大特色。

多喝酵素,培養抗氧化體質!


維他命C(人體合成膠原蛋白過程的重要輔酶)能幫助膠原蛋白合成,保持肌膚彈性以及關節的健康;因此想要擁有抗氧化體質,除了多吃天然蔬果及外,也要多補充維他命CE、硒等抗氧化物質,才能有效促進抗氧化效果。

發酵的蔬果是攝取抗氧化營養素的最佳選擇,如深綠及黃紅色蔬菜、柑橘類、莓果類、番茄、檸檬等食物含有豐富維他命C;谷類、植物油、綠葉蔬菜、蛋黃、堅果類食物含豐富的維他命E;多吃大蒜、青蔥、洋蔥則可攝取微量元素硒。

因此,艾博士建議讀者最好的抗氧化物質攝取方式,不是只吃外觀光鮮亮麗的蔬果,(外觀好看不代表真的健康);也不是直接購買國外的化學合成健康食品(例如純維生素B, 這些大部分是經由化學合成),而是追本溯源,回歸農村時期的誠樸之心,最扎實的發酵制程生產、通過農藥重金屬檢驗的臺灣優質酵素,才是最佳之選。

艾博士小提醒:
1.因食品科技進步,食品添加物防不勝防。
2.購買食品時需小心選購,不可只看外觀顏色。
3.預防腸道惡菌,最好的方法是定殖優質腸道益生菌。
4.適量補充天然抗氧化食材,守護腸道。
5.酵素不需添加防腐劑,是因為其中益生菌競爭其生存空間及環境。
6.酵素為多種臺灣本地蔬果發酵,富含多種天然抗氧化物質及維生素。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防治大腸癌:食療運動與心態



大腸癌,又稱為「結直腸癌」,一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主要症狀有:血便、肛門出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長期貧血、體重減輕和腹部腫塊。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6月份公布最新的9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平均每42分就有1人罹病。

大腸癌是男性常見癌症的第一名,女性常見癌症的第二名。根據國健局資料顯示,國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有上升的趨勢,發生率是美國的1.4倍,標準死亡率是美國的1.7倍。
大腸癌是典型「病從口入」的癌症別,與「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關,醫師表示,嗜吃高脂肪紅肉、精緻甜食、燒烤炸物,這類飲食讓國人累積了高單位動物性脂肪,加上缺乏新鮮蔬菜水果、運動不足造成肥胖問題,也讓大腸癌的發生率持續攀高。醫師指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高,除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跟老化、菸酒習慣有關,因此若能減少這些危險因子,也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目前檢驗大腸癌的有效篩檢工具為糞便潛血檢查,且國內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是陽性的人當中,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2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瘜肉未經切除或治療,容易惡化為大腸癌。早期血便或肛門出血等問題常被患者忽略或者不易被發現,一但出現了體重減輕或觸摸到了腹部腫塊時通常已非早期了。


不過,大腸癌與別種癌症不同的地方,在於早期治療率可高80%至90%以上,即使是第二、三期癌,治療率也可達50%至70%,是治療效益甚高的癌症,罹病民眾應把握黃金治療期,降低死亡率。國健局呼籲民眾善用糞便潛血篩檢工具,及早透過大腸鏡檢查,把息肉和早期癌症病灶切掉,降低死亡率。目前政府已經提供免費的大腸癌篩檢,凡是5069歲的人,每2年可做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多加利用。

如果罹癌被醫師評估僅剩3個月壽命,您會選擇如何面對?許多人罹患大腸癌末期的,但因為決定調整生活步調,改變飲食習慣,天天運動,以正向的心情面對人生,讓生活變得更健康,最終能夠痊癒。

防治大腸癌 
第一:減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
許多醫師表示,造成大腸癌的最關鍵原因是吃太多肉,尤其動物性脂肪、動物性胺基酸經過高溫都會產生致癌物,此外民眾常吃的香腸等加工肉品也可能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建議預防大腸癌最好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且肉品盡量不要高溫燒烤。





第二:不偏食,特別注重蔬果579
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有助於預防大腸癌。可參照國健局的「蔬果579」的攝取觀念,以新鮮純果菜汁取代咖啡、可樂、有糖等飲料,以蔬菜水果當作點心,取代西點蛋糕,並且時常高纖飲食排毒,即可在五年內將可看到癌症發生率的降低。






第三:不忘記例行的身體健康檢查,與積極接受治療的觀念
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治癒率高達89成,但由於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建議國人定期做大腸癌篩檢,及早發現和治療。
第四:正向心情與定時運動,把健康找回來
癌症就像慢性疾病,只要接受治療,且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病友也能和癌細胞和平共處。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罹癌後的心態趨向於放棄或負面情緒,目前醫界或學界都不斷研發新的治療方法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癌友若能放鬆心情,有個固定的信仰讓自己保持心靈平靜、鍛鍊堅強意志力、提整生活步調,定時運動,癌細胞就能獲得穩定控制,讓生活更健康。












參考資料出處:




相關文章


健康與美麗的秘密-不要只考慮一個面向

餿水油下肚怎麼辦?多排毒保持排便順暢

保護腸道助排便!香菇多醣體發威















在馬桶上蹲半天也無法順利「解放」嗎?營養師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三餐營養不均衡,水分攝取不足,都是引起便祕發生的因素之一,想要擺脫便祕不適,不妨多吃富含多醣體成分的香菇,有助刺激腸胃蠕動、增加腸道免疫。
香菇是「蔬菜牛排」 多醣體護腸胃助排便
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表示,素有「蔬菜牛排」美稱的香菇,其所含有的蛋白質成分中,包含數十種人體不可或缺的氨基酸成分,不僅有利人體吸收利用,更沒有肉類食物脂肪、膽固醇含量偏高的問題。
香菇的好處可不只於此,香菇的黏液蛋白成分中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對腸胃有保護作用,可幫助修復胃黏膜、抵抗胃酸,改善胃部潰瘍問題,並刺激腸胃蠕動,預防便祕問題找上門。除了多數人所知的多醣體成分外,香菇中所含有的酥胺酸、精胺酸、維生素B1等營養素,也有促進消化、使胃腸道功能順暢、防治胃潰瘍的效果。
活化腸道益菌助軟便 水溶性膳食纖維功不可沒
最重要的是,每100公克的香菇熱量僅有38大卡,大口食用也不擔心發胖;而膳食纖維含量更高達3.8公克,且屬於能溶解於水中,具有一定的黏性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吸收腸道中的大量水分,讓糞便保持柔軟狀態,使排便過程更順暢;並使腸道中的益菌活性化,增加益菌的繁殖,讓腸道生態更健康完善,提升腸道免疫力、隔絕壞菌所帶來的腹痛、腹瀉等傷害。

文章出處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餿水油下肚怎麼辦? 多排毒保持排便順暢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近來油品問題連環爆,造成民眾人心慌慌,已經吃下去的毒油也不知道怎麼辦?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彥仁表示,油害傷身屬於慢性中毒的一種,應盡速排出;可以多運動排汗,或是食用紅豆及綠豆,保持消化系統平衡,並維持排便順暢,避免毒物囤積在體內;平時可藉由選擇天然食物,減少外食及加工製品,降低吃到問題食品的機率。
陳彥仁醫師指出,再製餿水油大致有三種毒害,第一是細菌及黴菌汙染,會引發黃麴毒素,易造成肝硬化、肝癌;第二是砷、鉛、鎘等重金屬汙染,造成皮膚、肝、腎及神經病變;第三是過氧化物及醛銅類等毒物,輕則致腸胃炎,重則有肝腎毒性甚至致癌。
陳彥仁解釋,以中醫的角度來說,食用毒油可謂中毒,應盡速排出,分為「汗、吐、下」三種去邪方式,但均須經由醫師診斷,依造個人體質調整才行使用;「汗」,吃進去的毒素會聚積在體表,要透過排汗排出,但發汗過多會損正氣,必須依體質調整;「吐」,利用催吐排毒,但現代少用;「下」,藉由大小便排毒,避免毒物被腸道吸收囤積體內,損害脾胃道。
陳彥仁表示,劣質油是長期積存體內,會牽扯到皮膚、肝腎功能甚至癌症都可能發生

大腸癌






















諾森博士呼籲:(汗)多運動及(下)按時排毒真是保腸道健康的重要好習慣!

關於排毒的各種方法歡迎諮詢諾森博士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健康與美麗的秘密-不要只考慮一個面向


健康美麗的秘密-不要只考慮一面,不只臉部的保養,腸胃道更是重要。不只腸胃道重要,腦的健康更是重要

顧腸胃道保健康與心情,顧心情保腸胃道與心靈,互相效應,做個內外兼具,心理生理都健康的美女吧


美麗的要件是健康。 要健康,生理與心理要平衡

要美麗,健康是必要的條件之一,而健康包括生理與心理的平衡,而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要健康的話必須:
毒素清除,生活作息正常想法正向,保持心情愉快

健康美麗的關鍵之一是腸道
有很多人都認為便秘是人之常情,並不需要特別擔心,但如果腸道都充滿糞便,便會無法吸收養分、產生壞菌;腸道功能低下,會影響人體吸收營養、使氣色不佳。

平常生活規律,不抽煙、不喝酒,每天固定運動兩個小時,加上飲食也很清淡,都以蔬果為主,卻還是有不少人被診斷是直腸癌初期,不懂那麼健康生活,怎麼還會跟癌症扯上邊。
許多醫師及患者都忽略了腸道慢性發炎的重要性,只要求快速將表面上的疾病治療好,卻疏忽了長期的預防措施。
另外,預防腸癌很重要的一點是排毒,毒素會造成生理負擔、使身體老化、產生致病或致癌的自由基及對身體有害的不良物質,因此,排便力是排毒最重要的關鍵

平時應多攝取膳食纖維,養成定期排便及運動的習慣,或者長期補充 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乳酸菌等好菌,有助恢復腸道的好壞菌平衡。另外,強化身體的排毒能力尚有一個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攝取酵素
酵素可以幫助人體正常代謝,排出多餘廢物及毒素;如果酵素不足,就算餐餐山珍海味,營養也無法消化吸收。補充酵素讓體內的運作更活絡,提生動力及能量,會讓人看起更加神經氣爽有活力。因此,補充足夠的酵素,就能讓自己從體內開始回春,開始窈窕美麗。

生理的平衡也要靠心理維持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胡思亂想、亂講話、生活不規律,容易生病。
心裡有負擔、有壓力時,久了就會造成身體的毛病,自律神經系統的協調性變差也易使身體內部激素分泌失調,影響各器官的健康,出現許多像頭暈頭痛、耳鳴、胸悶胸痛、呼吸不順、肌肉僵硬緊繃、手腳麻、忽冷忽熱、皮膚過敏發炎、掉頭髮、頻尿或排尿不順、性功能減退等身體各種問題,連帶還併有失眠、心情煩躁等狀況。心理壓力尤其容易反應於腸胃道上。出現腸胃不適如腸躁、便秘、脹氣反胃、食慾不振


因此,心理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心就是腦,所以腦部的健康也要顧好才行,平時應該要養成看好的事物、聽好的事物的習慣,也要避免掉負面想法及胡思亂想,才能維持腦部的健康,腦部健康也能讓思考變得分明又有條理,能讓生活規律,生活一旦規律就能避免掉許多疾病與生活壓力了。


關於腦健康的箴言(TCGM)


一旦養成色情、享樂、頹廢文化、菸酒、碳酸飲料、又辣又鹹的食物、暴飲暴食等體質,就非得要那樣做,「腦和內心」才會興奮並喜悅,但「身體」會因此被搞砸。然而已經養成不做那些事情的體質的人,必須不去做那些事情,腦和內心才會興奮並喜悅,因此「身體」也會很健康。


若錯誤地思考,就會自己害自己變成「腦地獄」。不必要的煩腦、擔心、憂慮是「腦地獄的痛苦」


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